一段时间以来,集团公司广大青年持续掀起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的热潮,让我们一起看看北投集团“五四青年标兵 ”耿嘉庆在认真聆听学习后,结合自身本职工作有些什么感想吧:
在5月10日当天,我认真地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千百年来,青春的力量,青春的涌动和青春的创造,始终是推动中华民族勇毅前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磅礴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的讲述,生动地映照着一个个青春地标与足迹。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指出,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行动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砺。在广西这片壮美的土地上,在这片蓝海赛道上,有一群青年正坚定地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阔步向前,立足岗位,苦练本领,努力用不怕苦、不怕累的路建铁军精神投身到交通强国的建设中。
耿嘉庆(中)与技术团队成员讨论波形钢腹板吊装 廖永腾/摄
青年是常为新的,最具创新热情,最具创新动力的群体。作为一名青年职工,我认识到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入职3年以来,我一直从事着施工项目重难点工序的关键科研技术攻关,依托“世界第一跨径波形钢腹板连续刚构桥”——飞龙大桥的建设,在集团公司技术部门的指导下,飞龙大桥的3个深水主墩承台“竖向隐藏式围檩的堰模一体化双壁钢围堰施工技术”均已实现了钢围堰精准定位下放和良好的封底效果,该项成果已荣获中国公路学会“微创新大赛”银奖。技术方案讨论时的面红耳赤,施工方案一次次推倒重来时的不甘与煎熬,最终找到解决技术问题思路时的醍醐灌顶,无数个日日夜夜的付出终将迎来收获!依托飞龙大桥新型异步挂篮悬臂浇筑施工方法创新等施工工艺革新,作为项目技术骨干,已带领项目技术团队累计申报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发表学术论文3篇,荣获自治区级QC成果3项。
耿嘉庆(中)与技术团队成员讨论围堰施工方案 廖永腾/摄
技术创新源于现有经验的积累和沉淀,关键在于沉下心、俯下身、做成事。扎根施工项目一线的我,在办公室听到过凌晨3点林间草木鸣虫的细语;在飞龙大桥7#主墩承台封底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我亲历过从天明到天黑,又从天黑到天明的光景变化;在钢平台上,我也曾无数次体验了骄阳烈日的灼烧。但我不曾彷徨,一路向前,因为我明白,哪里最困难,哪里就有团的旗帜,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青年的身影。
我们应充分发挥深沉的意志,恢弘的想象,以我们的技术创新来不断提升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如今,我换到新的岗位,担任二公司技术中心办公室副主任。我认识到技术分中心工作的重点:一是服务项目开展技术攻关,积累技术成果;二是切实服务好项目解决关键技术难题,以技术为出发点来保障施工项目的施工质量和安全。作为材料工程专业毕业的我,在公司前辈的指引下,通过一步步的积累,在桥梁临时结构计算方面和桥梁施工管理方面也有着诸多的心得和体会。因而我相信,技术创新工作的开展,并不在于已有的知识储备,关键在于集团公司“传、帮、带”浓厚的技术氛围和技术工作者刻苦钻研的狠劲。我将努力团结起一大批青年技术骨干的力量,在工作中不断深化比、学、赶、帮、超的意识,力争和青年们一起为集团公司创优、捧杯和高质量发展奉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耿嘉庆与“广西路建?新匠坊”合影 廖永腾/摄
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在百年新征程路上,我们青年必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团结一批批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努力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依托飞龙大桥等建设,我们必将用青春的能动力和创造力激荡起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澎湃春潮,用青春的智慧和汗水打拼出壮美广西的一张又一张靓丽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