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骤雨初歇,在武忻2-1分部“广西路建·新匠坊”监控屏幕前,施工员正远程监控施工现。险婕锹蓟榭。战疫情、度汛期,自开工建设以来,武忻2-1分部持续发挥“广西路建·新匠坊”科技创新阵地优势,推动工程高质量建设。随着工程建设的稳步推进,作为武忻高速的重点控制性工程,正龙红水河特大桥的“科技之翼”也正在红水河上振翅开来。
施工员远程监控施工现场 左宇轩/摄
正龙红水河特大桥全长1404米,是集团公司在建跨径最大钢管混凝土拱桥。特大桥地处喀斯特地貌区,地质条件复杂、溶槽地貌众多,且主桥跨越红水河生态水源保护区和珍稀鱼类保护试验区,大桥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环保标准严。为克服正龙红水河特大桥建设难题,武忻2-1分部在红水河畔因地制宜建设了“广西路建·新匠坊”,全力打造“一高地四中心”,即人才培养小高地、科技创新中心、施工监控中心、BIM技术中心、施工智能化和信息化中心,以科技力量助推工程建设。
正龙红水河特大桥效果图
武忻2-1分部还依托“广西路建·新匠坊”,创新打造了书香满溢的徽派风格分离式建筑——正龙书院,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技术应用、人才培养等工作。
“广西路建·新匠坊” 周岩松/摄
科技创新有突破
武忻2-1分部充分发挥“广西路建·新匠坊”科技创新平台优势,开展正龙红水河特大桥技术攻关。在特大桥拱座混凝土浇筑中,武忻2-1分部技术团队创新采用布里渊光纤维时域仪温控技术对拱座大体积混凝土进行温度和应变监测,实时获取精准的温度和应力应变数据,提升温控的精确度和稳定性,保障混凝土结构强度,这是国内首次将布里渊光纤维时域仪温控技术应用到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监控中的案例,为大体积混凝土温控领域提供了宝贵经验借鉴。
技术人员对照“广西路建·新匠坊”工程模型完善科研课题 左宇轩/摄
布里渊光纤维视域仪温控技术 钟孟君/摄
缆索吊装系统H型钢塔架是集团公司自主研发设计的技术成果,相对于其他类型的塔架而言,H型钢塔架具有加工速度快、成本较低、便于运输、安装便捷、受力明确等优点。
缆索吊装系统H型钢塔架 左宇轩/摄
“技术创新和课题完善离不开‘新匠坊’提供的平台优势。”武忻2-1分部副总工卢福洲说。武忻2-1分部技术团队依托“广西路建·新匠坊”,以ANSYS有限元软件及BIM可视化技术为载体,深入研究《正龙红水河特大桥H型钢塔架设计与施工应用研究》等课题,并取得良好成果,节约了H型钢塔架近15%的钢材料使用,节省经费达到160多万元。
缆索吊装系统H型钢塔架 周岩松/摄
卢福洲正在进行技术方案数据验算 周岩松/摄
通过“新匠坊”裸眼3D展示区的视频效果呈现,技术人员可以“沉浸式”体验到塔架安装及特大桥建设的施工工艺和工序,达到施工可视化和技术共享化的良好效果。
“广西路建·新匠坊”裸眼3D展示区 施宏樱/摄
技术人员借助裸眼3D展示区授课 周岩松/摄
实时监管有保障
鹰眼监控系统是“广西路建·新匠坊”中的重要技术之一,共设置长焦镜头2个、变焦镜头8个,施工员不仅可以通过超广角长焦镜头对正龙红水河特大桥施工建设进行监控,还可以通过变焦镜头近距离观察施工人员的安全作业情况,及时发现和排查高空作业、吊装作业、焊接作业时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做出整改,以技术创新驱动管理效率提升,强化作业人员安全保障。
“广西路建·新匠坊”鹰眼监控系统 周岩松/摄
“广西路建·新匠坊”监控中心观景台 周岩松/摄
“全体注意!监控显示红水河水位还在上涨,请各劳务班组负责人盯好分管区域,遇到情况立即汇报。”武忻2-1分部驻地办公室内,施工员用手机和对讲机远程部署防汛工作。鹰眼监控系统通过网络传导现场图像数据,打破了特大桥施工现场监控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施工员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手机、电脑了解现场情况,极大节约了时间成本,优化人员资源配置。
施工员通过手机实时掌握现场情况 周岩松/摄
人才培养有平台
“我认为这个方案可行,但我们应当加强实施过程中的解释和引导,做好‘售后工作’,推动科技成果应用转化。”技术方案讨论会上,武忻2-1分部副总工钟孟君对同事说。武忻2-1分部3位硕士研究生组成的技术团队,互相配合完成了9份Ⅰ级、17份Ⅱ级专项施工方案,在拟实用新型专利4项,立项科研课题7项,并在技术科研和现场管理中练就了一身过硬本领。
研究生团队“广西路建·新匠坊”研究技术方案 周岩松/摄
“广西路建·新匠坊”还发挥着人才培养小高地的重要作用。作为技术交流平台,武忻2-1分部已在“广西路建·新匠坊”开展“正龙书院学思会”2期、技术交流会5次、观摩分享会20余次,引导与会人员分享先进经验、激发思想碰撞,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
项目开展观摩会 周岩松/摄
在“广西路建·新匠坊”多方面助推下,正龙红水河特大桥施工任务正蹄疾步稳有序推进,目前拱座浇筑已全部完成,缆索吊装系统H型钢塔架安装完成率达60%,钢塔架缆风地锚浇筑施工完成85%,拱肋全部拼装完成,步入拱肋涂装阶段。
建设中的正龙红水河特大桥 周岩松/摄